转:“父母皆祸害”小组是不是祸害?
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于玲娜(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27187392/
共青团中央6月30日关于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评论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2BvzNkmXTmYJGJ0C8D9Hg?
文章先引用了一篇《某大学女生称被父母强制变成“精神病”涉事医生发声》,说“抛开事件的真实性暂且不谈”,开始自诩“抱着求证的心态”,进入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挑选其中情绪性的宣泄文字,称50后和80后一代的冲突为“必然的代际冲突”,而组里发表言论的人是“受到不良价值观侵蚀”的青少年。
对此,我想表达一些不同看法。
作者果真“抱着求证的心态”,首先应该求证的,不是这些青少年在“父母皆祸害”小组里说了什么看似极端的言语,而是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受到的身体伤害、精神虐待,留下来的心理创伤和人格缺陷,是真有其事,还是幻想和编造?这个小组,是受害者在表达他们的委屈和诉求,还是一场集体的癔症发作?
作为一个一线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我想邀请团团暂时放下培育小粉红的繁忙工作,走进那些没有“主流价值观”、没有“正能量”的青少年的家庭,看看那里到底在发生什么。你们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青少年帖子里表达的强烈恨意让你们大惊失色,斥之为“畸形”和“病态”,那等你们有机会进入他们的家庭,亲自了解到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强烈的恨意,恐怕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畸形”和“病态”。
一个基本的心理学常识是:人有没有积极的价值观,有没有正能量,主要是由原生家庭和早年经历决定,而不是来自意识形态的教导。“父母皆祸害”小组所指向的50后一代,成长过程中就接受了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教导,可他们并没有成为一代精神健全的人,相反,他们是心理创伤相当复杂、深刻的一代,很多人都有严重的人格障碍和隐性精神病。当这些问题还没有影响到社会功能或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50后和80后之间的问题,不是什么必然的代际冲突,而是历史造就的一代畸形人格和他们无辜的子女之间的问题。
多少经历过物质匮乏创伤的父母把他们强烈的生存焦虑传递给孩子,逼迫他们不择手段获取物质利益,禁止他们做任何与生存无关的活动;多少感到自己未来没有保障的父母有意无意在把孩子培养成伺候和哺育他们的奴仆;多少理想遭到破灭的父母把他们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多少在各种社会运动中受到他人欺凌的父母通过凌虐自己的孩子来宣泄情绪……
人和人的关系,有一条基本的运作规律:“你对我好,我可能会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不可能想对你好。”如果“你对我不好,我还巴巴地要对你好”——这种受虐倾向才是畸形和病态。“二十四孝”正是在强化这种受虐倾向,牺牲下一代的利益满足上一代的无理需求,牺牲未来满足当下,最终导致“一代不如一代”。
父母养育孩子的确不易,50后一代也是人,他们的畸形人格也有其根源。人需要清理早年经历、化解其中的创伤,才能变得更健康,更有正能量。80后的控诉,正是触发这种清理的一个契机。50后与其生气、与其不理解,不如也趁此机会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早年经历:是什么让你们觉得孩子是私有财产,可以肆意对待?(因为你们的一切都被“公有”了,只能用孩子来满足自己隐秘的私心么?)是什么让你们对孩子的痛苦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因为你们成长的时代环境,本身就对痛苦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吗?)是什么让你们对孩子用尽摧残的手段?(因为别人也对你们用尽过摧残的手段吗?)是什么让你们在公共空间畏缩虚伪,却在家里关起门来淫威恫吓?(因为时代教会你们虚伪才可以生存,压抑的负能量宣泄在家庭里又不必付出代价吗?)
勇于反思个人和群体的历史,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
就在上个月,团团还表示“将帮助大龄未婚青年找合适伴侣”。意图是好的,但不知团团是否了解,很多人不愿意轻易进入婚姻,是潜意识里对家庭生活不信任,家庭生活曾是他们的地狱,是让他们心寒之地,他们只是在本能地避开任何可能的伤害。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是潜意识里深深感受到童年的惨痛而无力化解,不想让类似悲剧再次重演。他们同时还要承担来自社会的压力和不理解,实在是受了双重的不公和委屈。反思童年、离开父母,本可以成为他们营造个人幸福生活的契机。团团如果真要为他们好,应该顺应这一愿望,而不是还没弄清楚因果关系就玩起左右手互博。
50后已经步入老年,他们的孩子并不是最该“反哺”他们的人,当年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爱和奉献给了谁,谁才最应该来反哺。如果他们的孩子没有得到过爱和尊重,要求这些孩子用自己从来没有体验和拥有过的东西来回报父母,无异于耍流氓。
50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不是无条件满足他们的幼稚需要,让他们在“年老的巨婴”状态中走向死亡,而是帮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一生都做了什么,原因在哪里,该忏悔的忏悔,该道歉的道歉,该承担的承担,整合自己一生的是非功过,最终带着平静的良心,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的国家是“法治国家”,不是“孝治国家”, 片面强调孝文化之前,不妨先认真学习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见人大网链接:http://www.npc.gov.cn/npc/zfjc/zfjcelys/2014-05/08/content_1862530.htm)。
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条目:
“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
第八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首先请注意第八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才是团团真正应该做的事。
其次,关注此事的人不妨仔细阅读“父母皆祸害”组员的亲身经历,自行判断一下他们的父母中有多少做到了第五条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然后仔细阅读第十条,判断一下在这类事件中,到底是谁失职?谁缺乏教育和引导?谁没有正能量?
第三,片面强调孝文化和正能量,压抑未成年人表达和诉说父母造成的伤害,是否与第六条的精神相悖?
80后也不妨好好读读这些法条,必要时请把你们的父母送上法庭,该判刑判刑,该坐牢坐牢,该受道德谴责受道德谴责。如果只是在网上叫嚣“想杀了父母”、“想自杀”,不仅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让人说你们偏激、病态、泄私愤。
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承担责任,是对他/她灵魂的尊重。能对父母做到这一点,才是真孝。什么卧冰求个鲤鱼端水洗个脚之类小学生智力水平的东西,就不必放在台面上宣扬了。
最后,我想强调第五条的第二点:“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人并不是人工智能,设定好一套价值观程序就跟着运作了。人性有它自身的规律:它需要被尊重,它的创伤需要被看到,关于它的一切因果,需要被承认、被平衡。
没人希望看到父母和子女之间拔刀相向,没人希望大街上到处是精神病和反社会型人格,即便“父母皆祸害”小组里只剩下极端情绪的宣泄,它的存在也很重要——那些本来可能以身体暴力方式宣泄的东西,得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对社会安定是有好处的。如果压抑这些情绪的表达,某天出了什么极端命案,不了解内情的人恐怕又要大惊失色,感叹“好端端的孩子怎么就疯了”。
最后,希望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多学点心理学,不要天真地以为童年创伤这种事,说教几句,引用一点名人名言灌点鸡汤就能解决。很多人一辈子深受其害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很多人还没来得及过完一辈子就在各种伤人、自伤的折腾中英年早逝;很多人落入社会边缘,不仅要承受内心痛苦,还被主流社会所唾弃;很多人要接受十多年的心理治疗才能勉强恢复;还有很多人,童年时代已经得了精神病、或夭折、或无法接受教育、或智商低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上豆瓣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人听到。
但他们需要被听到,被看到,被理解。
真正的正能量,来源于直面真相。如果真相让你感觉负能量满满,很可能说明你还没有能力接受这一真相带给你的正能量。但人就是在不断面对真相的过程中,日渐成熟和强大。我衷心希望,“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活跃,不仅开启80后对自己创伤的反思,也开启他们的父母对自己创伤的反思。我相信这两代人可以在争吵中共同走向成熟。